《家德流:用利他哲學,改變你的人生》

過年前,我讀了楊斯棓醫師的《要有一個人》。書裡有個人,讓我內心的悸動如夏日蟬鳴迴盪在空蕩的房間。

楊斯棓醫師用三個字形容對方:熟、熟、熟

以前我認為,與人熟識,需與對方盤撋(台語 ㄅㄨㄚˋ ㄋㄨㄚˋ),不僅耗時耗神,舟車勞頓。但楊醫師筆下指點迷津,拓展我的眼界 並與蒙格的想法不謀而合:

「Any year that passes in which you don’t destroy one of your best loved ideas is a wasted year.」
(如果這一年你沒有摧毀你最愛的想法之一,這一年就是浪費的。)

我思索著,我們是否都值得擁有最喜歡的想法,理所當然地認為空氣應該為你服務一樣。

2024年,與人連結是花費時間的。
2025年,連結人脈的目的是「利他」。

而這個人的名字是:吳家德

本篇以傳達家德兄生活「熱情」做為分享 ,希望在閱讀的你,值得更好的人生。

two person standing on gray tile paving
Photo by Ian Schneider on Unsplash

「熱情」是讓桶子裡的水不溢出

遊戲人生是一種面對人生的態度,而最重要的核心技能叫做「熱情」。必須先點滿,再出發。

家德兄在書中分享了四種 「熱情」的影子:

  1. 反思: 記錄生命是在反思人生,目的是自我成長且讓自己變得更好
  2. 感恩: 公益助人是培養慈悲心,目的是持續獲得熱情的能量
  3. 價值: 尋找職場貴人,目的使自己價值被看見
  4. 人脈: 深耕利他的人脈,目的是槓桿自己的價值,使效益最大化。

《The Diary of CEO》 作者 Steven Bartlett 提到人生需從左到右依序裝滿五個桶子,而家德兄教導的熱情的技能是裝到合適的高度,讓水不溢出的哲學處事。

  1. 知識(Knowledge)
  2. 技能(Skills)
  3. 人際網絡(Network)
  4. 資源(Resources)
  5. 聲譽(Reputation)

首先,你必須要有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技能 (Knowledge/Skill),獲得專業知識技來自於持續的自我的反思,反思你知道甚麼,你可以做甚麼,跟你未來可以去哪裡。

接下來,遊戲人生闖關時你一定會遇到很多困難,做公益是培養慈悲的心最好的環境,而慈悲的心帶來正向心理,讓你學會感恩。

當你努力到一定的程度,別人看到你的價值,第三個桶子說的人際關係與資源可以被槓桿發揮 (Network & Resources)。

舉例來說,家德兄在書上說的「走在老闆後面,想在老闆前面」,指的就是一種內隱價值。當老闆需要的時,你適時提供建議,不畢露鋒芒。因此,你的價值被老闆看見,你就會同時獲得人際關係與更多的資源。

最後,人脈最終目的是利他。當你持續的利他,別人對你的評價 (Reputation) ,將會以一個正向循環幫助到更多的人。

既然熱情這麼的重要,那他是可以培養的嗎?

熱情是天生的嗎 還是一種選擇?

矽谷佛祖納瓦爾說:「Happiness is a Choice.」(幸福是一種選擇。)而我認為,熱情也是一種選擇。當你熱情對待生活,生活也會熱情對待你。

年初讀到《要有一個人》,楊醫師寫道

認真對待自己的每一句話,認真對待眼前的每一本書,認真對待認真對待你的人,每天不斷這樣的省思行動,持續一年後 ,讓我知道你的人因為思考,起了多大轉變。

家德兄,熱情對待自己的每句話,熱情對待眼前每一本書, 熱情對待身邊的每個人的,

那我們要如何具體成為一個有熱情的人呢 ?

  1. 決定你想成為熱情的人
  2. 生活在有需要的環境裡
  3. 持續努力在學習的行列
  4. 接納人生許多的不完美
  5. 準備好40%就勇敢執行

說的白話一點

  • 家德老師因為當了業務與志工變得極度外向
  • 鼓起勇氣去認識比你外向的人
  • 有機會就去幫助別人
  • 多參加工作以外的演講或課程持續學習與認識人。

以前我並不知道我們都擁有選擇。 遊走在現實的生活理時,遭遇許多的困難,都覺得自己受盡了委屈。但當我有能力思考的時候其實都想要成為熱情的人是一種選擇。

家德流! 我就是想介紹對方給你認識

熱情是驅動人生的核心價值。

上面這段話感覺又是一段心靈雞湯,但當你看過家德老師的故事 你會有所感覺。 它會讓你感受到甚麼是真正的熱情

書上有個很帥的故事,

約莫20年前, 吳老師認識兩位台南鹽水人, 一位張三,一位李四,雖然同鄉,同所國高中,但兩位素不相似,但他自掏腰包搭了高鐵南下讓兩個人相識,

家德兄說, 如果你問我,除了互相認識還能幹嘛呢?

答案是: 「沒有,就是介紹認識而已」

熱情就是想要利他,同鄉互相認識朋友,可以擴大交友圈也可以讓自己在朋友地位提高,和樂而不為

家德兄其實是個企業家也是個作家還是為父親,他就是會為了兩個不認識花時間互相搭上線了,我想你應該學學,他到底是如何時間管理的呢?

大智若愚:管理你的能量

家德兄如廟裡的大師,大智若愚的請我挑水,但因桶子有個裂縫與挑的路面顛簸,裝滿後回程總是灑落一地。

家德兄僅說一句,「能量管理才是上游,熱情與慈悲掌控時間品質 」,

當你注意裂縫,你的世界就只有半滿的水;而當你注意路邊的風景,卻能感受當下的美好。

因此,熱情才是決定時間的品質的源頭。以下是家德兄分享在書上時間管理

  • 生命若是一條長河,我將時間管理拆成三等份
  • 時間管理只是中游,行動與效率決定時間安排
  • 能量管理才是上游,熱情與慈悲掌控時間品質
  • 事件管理就是下游,經驗與分享創造時間價值。

家德兄提醒:

「每次有人問我時間管理問題,我一定告訴她,先把能量補充滿再說。否則只會疲於奔命。」

時間管理不是只有單純效率的維度,他還包誇了上游能量與下游事件。你必須知道你在哪個階段,先要有最上游提供的能量,你才有辦法有效率的產出與創造價值。

至於,有時候你可能會因為太多事情無法負荷,家德兄說,你應該抓大放小,專注在幾件大的事情上,不然會容易因小失大

後記: 2025,展現熱情,目標利他

我坐在電腦前,輕敲鍵盤,翻著家德兄的書,思索著 2025年我的一句話,而這句話的主要概念就是利他了,是我去年沒有的思維。

感謝家德兄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從自我認識出發,追尋夢想,最後慈悲的心與利於他人,每篇故事都分享者充滿哲理與樸實的文字。讓我想要追尋也模仿的對象

就像家德兄追尋蔣勳的故事讓我有所感觸,家德兄出現在我生命的意義是:

  • 熱情的做人原則
  • 慈悲的利於他人
  • 做人的真心用心
  • 深刻的人生哲理
  • 接納生命的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