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情緒?如何更認識自己!做出更好的判斷?
當你感到難過、憤怒、焦慮、開心的時候,你以為都是因為發生一些事情嗎?
但實際上,這些事情實際在事情發生之前,你大腦都已經決定了
科學家發現,情緒不是像指紋一樣擁有固定模式,它是被建構的。
也就是說,你的難過、憤怒、焦慮、甚至快樂都是大腦創造出來的,而不是來自現實是的影響
「當我感到壓力時,我的腦中浮現出:『對方為什麼不體諒我?』於是,我開始覺得自己不被尊重。」
當我寫下這段文字的時候,我感受到我壓力很大不被尊重,但其實,這些情緒是建構出來的。我依照過去經驗,給予現在的事件有所意義。
我們活在自己想像的世界裡,
從車子 路 建築 藝術 語言 金錢 政府 法律 文化 從實體到抽象的概念,這些都是我們創造出來的,情緒也是一樣。
你以為自己在「感受現實」,但其實你只是在「詮釋現實」。
如果我們是有選擇的,我想用科學的角度去探索,人類思考與運作的方式並用不同的視角去觀看這個世界。
這篇文章是一句 How Emotions are Made 這本書所做出的讀書心得,繫好你的安全帶,讓我帶領你往下探索吧
「情緒」是都市傳說嗎?
你以為難過、憤怒、焦慮、快樂真實的你嗎?
其實,它們只是都市傳說
李崇建老師曾在演講中問道:「你允許自己難過嗎?你怎麼看待這樣的自己?」
對方流著淚,啜泣著說:「我不知道,我做不到,我很難過……」
當你閱讀這段對話時,你有什麼感受?你是不是也產生了一種共鳴,想起自己曾經不被理解、不被關心的時刻?
但這種情緒,真的來自這段話嗎?還是來自你的過去?
事實上,我們的情緒,就像看到一張模糊的照片時,大腦會自動補上細節一樣。當我們感受到難過時,並不是因為當下的事件,而是因為我們的大腦自動從過去經驗中提取「難過」的記憶,套用到現在的情境中。
情緒並不來自現實,而是來自你的大腦如何解讀現實。

當你看到模糊的照片,你的大腦會根據過去的經驗來填補細節;情緒的運作方式也是如此。
你以為情緒是流動的,自然而然從身體湧出的。但真相是,你才是這條河流的源頭,你的情緒來自你過去的記憶。
情緒,不是真實存在的,而是我們建構出來的故事。
預言家相信自己說的話會成真
我們是未受訓練的預言家,日復一日,渾然不覺的自我預言。
你或許認為,生活中的一切變化都來自外界,然而,事實上,你所「看到」的,不過是你的大腦用來證明自己預測的結果。
大腦透過860億條細胞互相的預測視覺,聲音,味道,觸覺,這些預測是你大腦的最佳預測,讓你可以最好的方式存活。
看過一張模糊的圖片後,再看清晰版本,你的大腦會記住細節,往後即使再看到模糊的版本,也會自動「補齊」那些細節。
但預測並非總是正確,它有時會出錯,並根據錯誤調整自己的假設。
請讀這個故事:
「從前從前,在一座美麗的山上,住著一位——流血致死的公主。」
看完上面這段話你有什麼感覺?在最後的三個字是否出乎你的預料
這正是你的大腦在運作的證明——它根據過去的經驗,預測「公主」應該是優雅、美麗、幸福的,卻在最後一刻被顛覆。
這不只是故事,而是你每天都在做的事。
你的大腦預測你會難過,於是你難過;它預測你會憤怒,於是你憤怒。
你以為自己在適應世界,卻從未意識到——你的正是在預言自己的世界。
大腦是個耳聾預算科學家
大腦是個耳聾的大嘴巴科學家,身體聽從他的指示。
你每天的選擇,就像是由一位帶著助聽器與有色眼鏡的科學家做出決定——他過去的經驗和假設會影響他對當前情境的解讀。
比如當你難過時,這並不是突如其來的情緒波動,而是大腦根據過去的經驗編排出的預測。這些預測,像是預設好的「預算」,會決定你接下來的生理反應——眼淚、啜泣、心跳加速等。
為什麼我們無法瞬間控制情緒?為什麼難過需要時間才能平復?
想像一下,當你吃得過飽時,肚子很滿,卻不會立刻感受到不適。這是因為消化過程需要時間。同樣地,當你感到難過或情緒低落時,這些情緒的反應也是一個「消化」的過程,需要一段時間來讓你的大腦與身體逐漸調整。
這個情緒反應就像是身體的「預算編列」,它不是立即生效的,而是根據過去的經驗、預測未來可能的情境來決定。
難過也一樣是需要一段時間恢復,大腦編列預算,依照過去的經驗,身體一直在預測未來發生的事情,而身體預算編列就像是個會計部門,編列著預算,目前現金是否足夠於未來幾個月支出。
當你難過時,你不會馬上沒事,這是因為你身體已經編列預算給你的眼淚,啜泣,鼻塞,心跳加速。而這些說法即是我們用理智讓我們身體預算編列停止。
因此,當你下次感受到自己難過時,你可以感受他,需要一段時間消化是Perfectly Normal。
下篇我們將探討,情緒(快樂,難過、憤怒..) 本身是什麼,以及我們如何用使用它?
後記: 哈嘍你做得很好!我允許你做不好!
我坐在車上,沿路盯著筆電思考著要如何回覆給客戶,並同時思考要怎麼提供解決方法。 信件上寫著,
「停止生產,告訴我要怎麼處理?」
客訴異常發生了,我感到恐懼、焦慮,因處理異常需要在時效內提供精準解決辦法,即使你不方便的地方。如果無法達成,後續可能有很賠很多的錢,與失去客戶對我們的信用。
因為無法適應的情況,坐著安靜的思索者如何回覆,我深怕自己無法將處理異常情況,並可能最後檢討下來或許是我的問題。
但同時我覺察到就像上面所說的,這些恐懼、焦慮、憂慮都是我過去的經驗所建構出來的實例,像是半夜回覆異常客訴,同時還要處理內部幾件緊急的事件到通霄,我感到恐懼,事情如果沒有在第一時間處理,我就會完蛋。
然而,當我更加理解情緒是建構出來的,我了解這一切都不是真的,可以更加溫柔的對待我自己,我告訴自己:
「一切都不會怎麼樣,我做得很好,我允許自己做不好。」
我希望以上的文章在你需要的時候給你支持,幫助你過上更好的生活。
我們都沒有錯與對,一切都是選擇,我們都是自己經驗的建築師。
Believing is See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