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想要在某個領域進步,不管目標是、減肥、增肌、學習英文、作息、運動習慣等等,但是我們都期望今天做明天就會有成果,我們樂見成果大於過程,所以,我們想像這些未來學習過程時,傾向直線性的成長。但知名紐約客,Scott Young在他的文章提到,學習過程在大部分領域並不是直線性的。
對數型成長曲線: Actively Changing Strategy
對數型成長指的是一開始你進步得很快,但是後期進步相對變得比較慢; 對數型活動中需要一種心態。在一開始快速成長的時候,讓自己養成心的習慣是首要任務,你必須依有紀律的執行,以避免打斷自己的習慣。相反的。在後期,你必須打破自己的習慣,並找出新的習慣,讓自己從好變得更好!
舉例
假設你期望減重,一開始是120 KG要減中到115KG相對簡單,但是你要從50到減到45KG難度是非常困難的,這也是為什麼大家常常減肥不成功的原因,因為所要付出的習慣代價太大了。你可能必須非常克制自己的飲食,這也就是減肥這個領域的成長曲線
跑步上的進步也是,你目標是3KM 10分鐘的目標,從跑20分進步到15分鐘相對簡單;15分鐘到10分鐘的進步每一分鐘都是非常困難的,
不信你去問問看跑百米的選手每個人都希望10秒以內要在往下家每一妙是多麼超乎人性。因為有個人體的極限在,就像下圖所示,
我稱為對數形成長曲線是:Actively Changing Strategy意思是 主動是改變
因為在後期你需要不斷的調整才有辦法持續性的進步,
指數型成長曲線: Sit your ass waiting strategy
另外一個有名的領域是指數型成長。指數型成長指的是一開始你進步很慢,但是後期倍數成長。其中最出門的是投資上複利的概念。
愛因斯坦的這句話不知道被引應過多少次了,「複利是世界上第八大奇蹟!」
在複利的領域裡,你必須無數次的重覆投資從每個月到每年,這時你根本看不到任何成長,但是,大約經過10,000個小時的磨練後,突然你開始你的獲利變倍數成長。
這也就是蒙格常說的: Sit your ass waiting strategy
很多人再在一開始就會放棄指數型的領域。因為他所需要的人格特質與我們大部分的相反。
在心態上 你需要像鐵了心的紀律對抗自我感覺量好跟想要放鬆衝動,並建立好短期成長完全不存在的心態。但是到了倍數階段,當大家在誇你的時候你必須對抗自我滿足,並謙虛的分享你的成功心法。
這不就是巴菲特跟蒙格在做的事情嘛! 即使已經非常富有,但是還是無私地分享自己是如何做到的
- 價值投資
- 寫部落格
- 專業學術
- 繪畫
指數型最大的風險是中途退出,而你的恆毅力是讓你做好最困難的準備。做好心理準備長期奮戰,才是Sit your ass waiting stargey的精隨。
其他類型的成長曲線
其他成長式結構包含像是 階梯式的,增長期 停滯期 突破停滯期,
或是海浪式每天重複一樣的事情,就像海浪拍打海岸一樣,並每次留下一點點的沙子,堆疊上去。
還有像是V型式,你必須先經過最低朝才有辦法高朝,像是移名到一個新的國家。你必須從開始學起,但時間久了你會在一次向上成長,就像V型一樣
但是我認為知道指數型與對數型兩種基本模式對於你的進步已經有很大的幫助了。
有效進步的秘密心法
我們的社會給予對數成長比較高的評價,像是運動與搖滾明星,同時卻低估了指數型成長的重要,像是政治家與黑手。但各行各業固有不同心法,所以你在選擇一項技能精進之前,你需要思考,你是否有辦法接受這麼模式。
而如果你已經在一個領域上打滾許久的話,我建議你進攻的計畫如下:
你想要進步,你必須把目光從自己身上移除。最重要的不是你本質上擁有甚麼特質,
重要的是退後一步,看看全貌。就像你迷路時,你不會只看前後左右,你會拿出Goolge Map,按下你的目的地,知道你目前在哪裡並預計要花多久的時間。
- 目前所屬領域是哪種指數成長?
- 現在成長曲線的哪裡?
- 該做些甚麼能保持正確的心態?
如果不理這些規律,你將會落入兩種容易犯的錯誤
- 從環境上與個人找停滯不前與進展迅速的原因; 從環境上或個人上找原因的話,是找不到的,因為這就是每個領域自身規定決定的
- 對於成敗過分的情緒反應; 你情緒上的反應是沒用的,因為既然你選了這個行業你必須按照這個技能成長曲線走。
哪個指數好呢?
在回答問題前,應該重新問自己,如果只看短期成功有甚麼意義呢?
我們人生很長,永遠都當下的成果來決定的,而是一連串的過程。
你在這過程中獲得了甚麼,是否是你想要的,才是真正重要的。
如果給我選的話,我選擇指數型成長,雖然前期看不到任何成果,但掌握到一個階段後,你將獲得自由; 如果你選擇的是你喜歡的事情,那不是一石二鳥,享受+可觀的後期回報,既然看不到成果又如何呢?
但是前提是你必須擁有正確的思維長並掌握這些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