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反義詞是平庸 Success #Ep1

我的10萬個小時成就

成功一直很多人所追求的。

但是,到底什麼是成功? 成功是否有跡可循? 

但是,每個人在乎的事情有所不同,故可能成功的定義不盡相同。

或許我們先來想想,如成功的反義詞是甚麼?

可能最先想到的是失敗。

其實,

失敗是最接近成功,因為我們從中學習並獲得成長,然而,成功的反義詞是平庸 (Mediocrity)。

因為,每天一層不變的生活使我們平庸,使我們變得遲鈍,使我們不去思考。

轉眼間我已經在紡織產業擔任業務工作了10年,回想起當初為什麼要踏入的紡織產業的原因仍然記憶猶新。

分成以下幾種原因:

  1. 對紡織專業的興趣,並擁有自己的專業知識
  2. 大品牌是如何運作? 讓我自信可以面對事情。
  3. 想進入Nike,讓人覺得我很厲害
  4. 做個有用的人
  5. 現在不努力等老了會後悔。

在歸納出幾個原因之後, 我開始了每日9-12小時的工作,曾經最高紀錄一週工作七天都在工作,算了算,同樣的10萬個小時練習。

從基本的紡織的專業知識與技巧開始累積,到現有能力同時結合紡織專業與商業行銷技巧,應對客人需求,並帶領團隊 。

但我不認為我已經成功了,原因是有很長一段時間是自動導航模式的上下班。我並沒有靜下心來思考,只知道忙碌的處理事情代表我很努力 。但在後來幾年閱讀到的書上,像是 《The 4 hour work week》說,忙碌一點都不用心 而我認為現在做只能算是達到某種成就。

Simon Sinke《在先問,為什麼》上提到了,成就與成功的不同。 成就是指,一個具體目標的完成,而成功是當你清楚知道為什麼而追求時,你能感覺的是成功的。

現在想想,上述的10萬個小時是個成就,並非不是成功,因為當初並沒有清楚的想明白只知道想要成長。

現在的 為什麼 是:

長期培養熱誠, 持續的精進自己,進而帶來生活上的改善,成為我想要成為的人,

那為了要達到這個目的,了解成功人士背後的法則勢必會對我們的生活很大的幫助。

因此,我想知道成功的秘密在於哪裡?

《Grit》恆毅力《Outliers》異數,這兩本書可說是成功書籍裡面的暢銷經典。

依照Amazon的評價:

Outlier 4.6顆星 3.7萬多個評價

Grit: 4.6顆星1.9萬多個評價

如果總結一句成功的法則,恆毅力在於自己,那麼理解外在機運則是理解事情的不可控。 重點不是發甚麼事情,而是我們學到了甚麼與自己的未來有甚麼關聯。

《異數》作著是 Malcolm Gladwell,Gladwell是美國《紐約客》專欄作家,曾獲時代 Time雜誌選為全球100最有影響力人物,並有「21世紀的彼得,杜拉克」之美譽。

Image Source: Wired.com

《恆毅力》作著是Angela Duckworth 是位2013年麥可阿瑟獎得主,是哈佛神經學學事,牛津大學神經學碩士,及賓州大學心理學博士,同時也是兩位孩子的母親,的書也是在amazon 心理與教育排行榜 TOP 1。

如果對麥可阿瑟獎不熟悉的朋友,麥可阿瑟獎可說是諾貝爾獎的前身,提供一筆金額幫助一些非常有淺力的學生,而諾貝爾獎是在某個領域完成了重大的成就。

Image source: Angela Duckworth
Image source: Angela Duckworth

我彙整了這兩本書上我認為成功的幾個關鍵因素,但是在這之前我們應該對其迷思需要有概念,這就像是告訴自己,

我辦不到 vs 我只是還沒辦到的差異
I cannot do it vs I cannot do it yet

成功的組成應分成內與外兩種互相影響:

  • 內部 (恆毅力)
  • 外部 (環境與機會)

我認為,還有書上沒提到最重要的是第三種

  • 自己的觀點

首先,恆毅力是影響我們創造卓越的關鍵指標,Duckworth指出只要有正確的觀念,這些概念是可以培養的,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必須知道有那些工具才有辦法事半功倍

恆毅力的組成是: ﹑

  1. 興趣 (Interest)
  2. 練習 (Practice)
  3. 目的 (Purpose)
  4. 希望 (Hope)

人生就像在開一台車,而你只有一台

巴菲特曾經身心靈的比喻。

如果你一輩子只有能有一台車,你將會非常寶貝。 我會研讀操作手冊五遍,絕對停在車庫,稍有凹而話刮傷,一定馬上修補,以免繡蝕。

為了達成非凡的成就,我們可以想像自己是駕駛在一台汽車並上前往一個目的地。你對日常車子的保養即是,你如何安排每天的時間,將會決定你十年,二十年,和三十年後你成就。

Image Source : Medium

所以在開始上路之前,你必須學習開車的技巧,你很不熟練。你甚至可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學開車?

你也許就像一隻綿羊一樣 有著羊群效應,人往哪去你就往哪去,為了避免不一樣。

因此,大家在學習開車的階段,自己也跟著報名,反正心想以後用的到。

也因為羊群心態,自己的人生隨波逐流,因為時間長久忘了照顧好自己的需求 。

但是如果你有了開車需要,開車技巧卻會因為時間熟能生巧,也就是說,你會注意到自己一直在前進,

例如,你可能因為工作,要出一趟遠門且必須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

所以,你開著車每天有固定的里程數要完成。但是,在路途上會有遇到一連串的事情。迷路、塞車、 爆胎、開到沒油、順路載人、無聊到想半途放棄等等的事情。

但最後你到達目的地,訴說著路上滿滿的經歷,如何面對,與接受及化解,

你將會體會,真正的成就從來不是到達目的的那一刻。

或許完成任務的那一刻的經歷只占整趟旅程的1%,但其實重要的是自己實踐的過程。

而你要學會操作人生的這台車,如同巴菲特所說的,我會讀五遍。

而洞悉成功背後的因素,我認為你不應該只讀五遍,你應該讀一輩子

接下來我將分別針對成功背後的關鍵因素分成幾篇文章探討。每篇文章可以獨立成立。也可以順著閱讀。

首先,我們將探索內在恆毅力的成功因素,

接下來,討論外部環境與機會的影響對於成功的影響,

但是在一開始我們必須先知道天賦上的迷思。

這就好像先捨去自己原有個觀念,像出去旅遊一樣,你會覺得特別是因為,旅遊的時候發生的人事物,從來不是按照你現有的框架發生的。

先前我去越南的時候,發現原來活的鴨是可以掛在摩托車上販賣,可是在台灣的話這個是不太可能發生的。

這也就是,我用現有的的框架再看事情。認為壓不太可能在摩托車上販賣

Kham / Reuters

更新你對天賦的想像

錯誤的迷失: 天賦一個人成功很大的關鍵
正確觀念: 天賦僅供參考

國中生努力
還記得在念國中補習的時候,當時會依照成績把學生分別分成 資優班 A班 跟B 班。 成績的排名從資優班到A到B班 。

記得分班考試的第一天 我被分到B班。也就是成績是最差的。

當時,我覺得很羞愧 為什麼我會只有B班的實力,因此,在我一個學期的努力,我晉升到了A班,從那段的經驗讓我深刻的學習到, 原來只要透過努力就可以有所收穫。

到了A班之後,開始有與資優班學生接觸 ,看著身旁的同學不怎麼念書每次考試拿的成績都比你高,或是老師只要一說他馬上就懂。

而自己卻怎麼努力或是聽不太懂


最後自己心態的設限,也不知道如何調節壓力,經過幾個學期的努力,最後, 放棄前往資優班目標。

故事說到這裡,不知道你是否有有相同的經驗,雖然我們知道努力的重要但是卻對天才有無比的羨慕與忌妒。

努力到了一個階段,可能會因為忌妒,自己的努力永遠比不上天才,而放棄原本的目標

但是,為什麼我們會強調天分是成功的主要來源呢 ?

心理學有個說法叫做 Naturalness Bias 天分偏誤

是一種對天才的隱性偏誤,以及對努力獲得成就著潛在偏見。我們可能不會像別人承認我對天才有這樣的偏好,我們可能對自己都願意承認這點,但是我們的選擇明顯的證實我們真的有這樣的偏見

舉一個寫實的例子: 我們再擇偶時,可能會說自己不太在意外表,但是往往真正挑往約會對象時,又是挑選美女跟帥哥,而不是挑好人?

智商與成功的關聯?

如果說我們只是用感覺來評斷對方是天才,或許有點以偏概全,那麼實際智商測試與成功的關聯呢?

異數指出我們一般對天才的認知是 IQ 超過 180 ,一般人的智商約100 ,想申請研究所至少要達到115,

根據BBC Science Focus, IQ 130以上天才 大約占全世界的2% 大約就是 80億人口來計算的話大約是 1億6000萬人

對於IQ更有概念一點的話

  • 一般人 100
  • 一流大學115
  • 愛因斯坦 150
  • 比爾蓋茲 160
  • 賈伯斯160
  • 藍根 (超級天才) 195

但IQ只要過了一定分數之後,似乎不見會為你在現實生活中帶來更多優勢,事實上影響更大的是個性和人格特質影響較大, 異數上指出,即使是智商130的科學家,而非智商180的天才,還是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

這就好像NBA球員身高上的差異 160cm 可能無法進NBA,跟190 又比180 有更好的機會但在190cm 與 195 200 m左右基本上身高的優勢已經不存在了 (籃球大帝Michael Joran剛好是198cm ),所以,在身高超過一定高度後真正影響的關鍵則包含了,速度,面對輸球的心態,

喔對了 ,還有最重要的與隊友的溝通和團隊合作。

等等最後一位是誰?

他是一位超級天才 , 六歲會說話,三歲自己學寫字,但是Gladwell卻說,因為 Practical intelligence 實用智能不夠,所以,他到現在還是一個人獨自的過活。 所以你可能到現在並沒聽過他的故事。

所謂的實用智能是: 知道在什麼時候、用什麼方式以及說什麼,已達到最大的效果,反正你就是知道怎麼做,這是一種實用的出生能力與知識無關,而這個技能與智商無關

那麼實用智能是怎麼獲得的呢?

答案是: 階級的文化優勢

在後面的法則我們將會提到階級文化優勢導致對一個人成功的影響,或許這正是我們沒聽說過許多的天才成功的故事。

天分只是我們先天上基因設定不同,在Duckworth的研究中,提出了一個天分到成就公式

技能是 天分 x 努力

成就是 技能 x 努力

重點不是天分的多寡。而是你付出了多少的努力 (Effort)

更新對天賦的想像,並轉換成長型思維,才會對事情看法有所不同,並可能幫助你開啟了成功之路。但隨著深入學習,熱情或許是讓我可以持續性的投入的方法。

接下來,我們將探討如何可以持續性的投入: 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