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片問題,都是自由的一角

工作上的反思

你是否也有在工作中的某個時刻收到你最不想處理的事情? 心裡又浮出「怎麼又來了?」

無論是工作、感情還是人生的十字路口。

或許我們都知道這些道理,但我們還是如此的健忘。就像你知道今天晚上想吃炸的,明天再減肥一樣。

本週我在工作遇到一個困擾:因為配合上的瑕疵導致了客訴,供應商卻還想與我們共同承擔損失。但明明在合約中已有明確的共識,為何還會發生這樣的爭議?

我不知道該怎麼處理並感到得恐懼。

這時,《自由人》這本書不經意地出現在我面前,提醒了我,困難是正式每次學習的機會。

silhouette of bird flying
Photo by Naveen Chandra on Unsplash

🔍重新定義問題,找出核心為什麼

我們總以為自己在解決問題,其實只是急著把火熄滅。但當問題一再重複出現,我才發現,是我問錯了問題。

這場客訴事件讓我發現,焦慮不只是來自「對錯」或「責任歸屬」,而是我害怕事情處理不當,會影響與供應商的信任關係,甚至影響我們在客戶心中的專業形象。

所以真正的問題,不是「要不要讓步」,而是:「我要怎麼在維護公司利益的同時,建立一個更成熟的合作關係?」

《自由人》中提到:「為什麼比做什麼更重要」。當你找到「為什麼」,你的選擇方向會自然浮現。

而《精準提問》則像是一盞燈,讓我意識到:問題就像水管,大小不合,水流就不順。問對問題,才能引導出自己真正想要的解答。

我開始重新定義這場客訴事件:我不是在解決一個「瑕疵」,而是在解決一個「信任與合作模式」的問題。

🎯 把不喜歡的事情,當作喜歡的挑戰

簡單的事情容易喜歡,但不喜歡的事情卻可找到100個拒絕與討厭的理由,。

「想辦法—這是我從企劃工作中學到最重要的一課」

這句話點醒了我,做任何事情都是在想辦法,當你說出「沒辦法」往往意味著你不願意思考,不想面對(我指的是在面對困境,而不是你清楚的知道做這件事背後不要的原因)

但背後需要點時間處理,自己也應該讓自己「沉住氣」

套用 「不喜歡的事情變成最喜歡的事」,這代表是我要如何把異常處理變成了喜歡事情?他是我挑戰。

創意與學習是我喜歡的東西,我喜歡事情有創意的思維,並讓我可以在這件事學到什麼,每天都進步一點讓我感到意義。

像這次客訴,我將「異常處理」視為一種挑戰。既然我喜歡創意與學習,那我就在這件事中找出新的解決方式、新的溝通策略,甚至新的工作流程優化點。這不僅讓我更靠近「自由工作者」的狀態,也讓我在維護公司利益的同時獲得了掌控感。

📌 讓痛苦創造出自由

如果沒有這次困擾我不會深入的去反思,我們與供應商的合作模式,做人處事的態度甚至與如何與內部與老闆溝通立場做起橋樑 。

這些反思結果讓我更清楚我工作上的價值觀:我喜歡在「不違背公司原則」上做出最有創造力的選擇,而這樣結果帶給我更大的自由。

那樣的自由,不只是隨心所欲,而是一種更高自律、責任與承擔。

🧩後記: 讓每一次的恐懼拼湊你的自由。

或許這些反思乍看似有邏輯,但我當下思緒一團亂,像是散亂一團拼圖,

被問題的表象困住並感到恐懼與焦慮。但當我慢下來思考為什麼,逐步釐清真正核心問題,我是在拼出一張拼圖自由的樣貌。

stack of jigsaw puzzle pieces
Photo by Hans-Peter Gauster on Unsplash

那些令人恐懼是瞬間,反而是我學會怎沒拼出人、事、物之間的連結,拼湊我對自由的定義。

而或許真正的自由就是潜伏在日常瑣碎之中,如果你敢停下來,你會發現這些恐懼,其實是自由留下的線索。

那你呢?最近,有沒有靜下心來,和自己的恐懼,好好談談?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