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遺忘《Getting Things Done》心得筆記

或許你已經聽過《Getting Things Done》這本書,但它究竟在傳遞什麼樣的理念呢?

如果你每天都感覺事情繁忙得喘不過氣,這本書或許能幫助你建立一個更有系統的生活。以下是我從GTD中學到的三大重點,與你分享。

如果說《Deep Work》是心態的篇章,那GTD應該是系統的篇,它教會我如何以系統化的方式整理手邊的代辦事項。

認真生活就像是一門學派的武功,你必須先蹲好馬步,然後再發展成自己的方式 。

這些心法我也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在Deep Work中學到的「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專注於當下」。

法則1 重點在遺忘,而不是記住

如果說本書的核心重點 只選一個那就是 : 在於遺忘,而不是記住

唯有讓自己遺忘手邊的事務,你才可以專心地活在當下。 因為我們大腦會不自覺的各式各樣的計畫 像是:

晚上跟同事約吃飯、早上11點要跟老闆開會、晚上要帶狗去散步、下班後想追個劇看個電視、想找個時間去剪頭髮…等等的事項

我們腦中隨時充滿著各式各樣的事情等著我們去做。

但是你要怎麼樣才可以在這中間選擇出真正重要的事情呢?

釐清,你需要的是一個掌控的人生

我們做每件事情都有以為的目的,但是往往我們自己設定的目標並不是我們最終想要的。

當初我讀這本書的目的是想要提高生產效率。但在我邊讀的過程中,我發現其實我需要的不是效率,而是對生活的掌控。

你不能說當初你的目標有改變,或許是說,它讓你也同時進化並意識自己的頂層目標是甚麼

提高效率是我的中層目標,而頂層就是獲得自己對生活的掌控。

那麼底層目標是,使用GTD的系統來幫你整理你所需要做的事情。

所以,GTD系統重點是在於遺忘而非記住。

法則2 建立系統,而非依賴大腦

GTD方法,簡單來說就是把腦中所有的想到的事情紀錄,然後再分門別類,分成要做的跟不要做的
再來區分哪些是要等待的 ,哪些是自己該做的。

這樣一來在看系統時你會專注在這些重要的情上

GTD的系統就是四大步驟 ,

  1. 紀錄
  2. 整理
  3. 檢視
  4. 執行

紀錄:你腦中所有的事情

紀錄的重點只有一個,把事情從腦中拿出來。

再想到甚麼要做的時候加以記錄 ,

例如我在工作的時候,我會記錄下來我手邊同時幾個專案再進行的進度,我們需要記錄下來哪些是重要的,那些為不重要的

假設

11/18有客戶專案會議簡報

11/25-30 出差至美國

整理: 分流的概念

整理的重點在於把事情分類別整理

這就像是你在工作的時候,你會把同一類性質的事物歸內在一起,像是報價,帳款,開發分開。

舉例生活上的話,你會把衣服收在衣櫃裡而不是收在你的書櫃裡 ,或是你在高速公路上,高乘載是給3個人以上使用的的線道

事情分類的依照以下 我認為你可以依照你個人需求斟酌

其中分成

  1. 專案清單(每個事件需要超過2分鐘或兩個動作以上或兩個動作以上,讓你知道手邊有哪些project正在進行)
  2. 專案資源(能夠幫助你專案的資料價)
  3. 行事曆 (只記錄必須要完成的時間地點人)
  4. 下個動作 (寫出具體動作)
  5. 等待清單 (指派或等待清單/自己無法在做下一步)
  6. 參考資料 (像是Email/聯絡人等等)
  7. 將來/也許清單 (以後可能用的到)

我自己是使用專案清單

專案清單是單存列出來手邊目前有哪些工作的目標,我自己是結合OKR 同時確認做這件事會需要帶來甚麼樣的達成目標 每天會固定看一下手邊工作清單有哪些

接下來我會打開行事曆(幫助注意到接下來日程有哪些),這只是提醒我自己當天必須完成的工作。

但是真正厲害的是下個動作,具體的寫出來下個做甚麼,明確地給自己指令會讓人知道下一步要做甚麼。進而減少大腦所產生的疑慮。

等待清單就是,你在等待別人,或是需要時間等待的事情,寫上日期作為提醒自己,例如 11/4 [寫下日期]專案進度檢查,11/20 [檢查日期]

再來是參考資料,以知識型工作著來說,可能像是信件資訊,報價資料,測試報告等等的

最後是將來/也許清單,其作用是之後要做的事情做清單整理 ,像是,這些清單的重點是,目前還不是最緊急,但是有一天可能會用到!
有幫助學術的文章
學習新技術
培養興趣
想看 想做的事情等等

檢視: 俯瞰全局

整理的目的在於把你整個現在系統哩,而檢視的目的在於跳出來,讓自己可以俯瞰全局!

俯瞰全局是要知道當天有哪些事情是最重要的,並按照自己的順序排列, 因為我們每天總是有忙不完與突發事件。

這個比喻較好像是,你去大賣場採購,但你被限制時間內採購你所需要的物品。假設你需要採購雞蛋,汽水,麥片,麵包,衛生紙,限制5分鐘內完成 你必須先列出這些東西確切位子 ,排出最有效率的採購流程,並在時間內達標

妳可以參考行事曆就知道當天哪些是要完成的,並在當天固定時段整理一下 自己的下個清單與 等待清單
讓自己的系統保持在一種準備好的狀態

其實這個比喻就像事 開啟你的導航,你會知道在那些區域是塞車的 哪些路試順暢的,並選擇最順暢的路線抵達你的目的地。
塞車指的是 這邊在等待工作清單, 順暢路段代表你可以持續進行目前手邊工作。

在等待的同時你還是可以找出當下可以做的事情來利用時間,但是須注意有時候避免過度的利用時間,以至於沒有時間休息

至於我們到該如何順暢的工作呢?

執行: 抉擇行動四個類別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說,高效能法則第一條就是, 你應該了解你都怎麼使用你的時間

所以,你必須要知道怎麼使用自己的時間才有辦把選擇出所要執行的項目

執行工作的藝術就在於你知道、情境、精力、時間,優先順序

情境指的是當下環境可以做的事情,指的是硬體設備,假設 你選擇在開會時間執行思考一封很困難並需要分析的事情 (雖然你知道開會應該不會點到你),但是,答案是你無法做好任何事情。

精力指的是軟體上的,自己在何時精力最好,並好好利用這個時間做最困難最精力的事情。
因為你不會再快下班的時候(當忙了一天)還處理需要花時間很細節的工作吧?

時間指的是你要去判斷你當下還有多少時間,可以完成多少工作
假設你現在只有15分鐘在下個會議開始之前,你可以看看手邊清單那些還沒有完成,還是剛好是你專注完中間的空檔,剛好可以小小休息一下也是不錯

判斷優先順序
我們舉例一個心態上最相像的是 處理突發狀況, 我們每天都會有大大小小的突發狀況 像是同事打電話來
客戶突然要找 老闆有事情要你做 ,這時候在執行的你會怎麼選擇?

我融合了Deep work的作法是, 我會在一段固定時間open我的時間,像是麵包店開張一樣,每天下物1-3點我會開張 你們只要有問題我會統一這個時間處理 ,當然也要看當天事情的繁重與執行不同任務

但是這就好像是你的guideline一樣。 雖然沒辦法做到100分,但是你有你自己的原則,以下是我的優先順序排列

  1. 9-12點 專注處理在最需要花腦力事情 (搭配50-90休息5-10)
  2. 1-2點整理信件並看哪些事情最緊急,並加入我的清單裡
  3. 2-4點回復email開始溝通處理雜項

上面的一個循環就是我行動清單,他提供我準則知道我自己在甚麼時間該做的甚麼事情,當然常常會有突發狀我無法跟上。但是重點是你知道這是突發狀況,應有所因應。

法則3 重設心態: 重點在持續精進自己

講解步驟是簡單的,困難的是在持續與執行上。

巴菲特財富其實很大一部分是耐心。 他曾經說過,你只能想像你的人生只有20次的投資機會,你會非常珍惜這20次的機會。

但我們一般人都很容易遺忘時間是有限的, 所以肆無忌憚的揮霍自己的時間,或是不思考到底需要的是甚麼。

我想這也與我們在使用系統時常常會沒有耐心 或是遇到沮喪的心情一樣。因為想到要看到自己的清單某種程度是會有壓力的

那怎麼樣可以做最好的持續呢?

你可以有三種選擇來重設你的心態

  • 不要做出承諾
  • 完成承諾
  • 重新協商承諾

不要做出承諾

不要做出承諾的另一種說法就是: 說不

因為選擇不要, 所以選擇你想要更重要的事情

我參考Siver說的 Hell yea or no 來進行自己的時間分配。

心法是: 當抉擇一件事如果是hell yea的想進行,那就去做吧! 如果不是,答案則是no

所以,如果完全沒感覺或是不想做的話, 很簡單不要做出承諾!

完成承諾

這可能跟沒說一樣,誰會不知道沒完成就去完成啊?

當你看到完成了的紀錄會感受到良好,你將會發現,完成承諾是一件很大的紓壓方式,即便在你不想完成的時候

重新協商承諾

重新協商承諾是指,你把今天原本設定的模式降低你的標準,雖然會覺得自己沒有做到很痛苦,但是如果你不這麼做你會更痛苦。

假設,你今天設定要在下午四點完成工作進度,但是你知道你已經來不及了且做不到,為什麼不直接改變原本設定目標?

當然有可能會有時間上的壓力與一定要達成的內容,但是有時候是我們內在自我設定的,讓我們感受到痛苦

後記: 要如何搞不定!?

蒙格爺爺常說的: 想要避免面失敗的方法就是知道要如何失敗。

想要知道如何不搞定你的人生也一樣,你必須讓自己保持在恐懼 憂鬱 與負面的情緒下,做事情沒有系統,沒有優先順序,沒有目標,庸碌生活。

我們該做就是盡力去避免這些情緒上的干擾,而搞定人生的方式讓自己生活上融入一種系統,會讓你專注在你想做的事情上。

在精進自己的路上沒有終點 ,只有過程與持續。

我們說人生看似很長,但實際上也只有現在。如果搞定系統能夠幫助你活得更加專注,我想你才能享有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搞定的人生就在於,你有耐心並不畏懼困難與否,並持續走在自己的道路上

最後,如果我們一生只有一次的機會,你是否都有專注在想要做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