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Emotions

你是你自己的情緒建築師

什麼是情緒?如何更認識自己!做出更好的判斷? 當你感到難過、憤怒、焦慮、開心的時候,你以為都是因為發生一些事情嗎? 但實際上,這些事情實際在事情發生之前,你大腦都已經決定了 科學家發現,情緒不是像指紋一樣擁有固定模式,它是被建構的。 也就是說,你的難過、憤怒、焦慮、甚至快樂都是大腦創造出來的,而不是來自現實是的影響  「當我感到壓力時,我的腦中浮現出:『對方為什麼不體諒我?』於是,我開始覺得自己不被尊重。」 當我寫下這段文字的時候,我感受到我壓力很大不被尊重,但其實,這些情緒是建構出來的。我依照過去經驗,給予現在的事件有所意義。 我們活在自己想像的世界裡, 從車子 路 建築 藝術 語言 金錢 政府 法律 文化 從實體到抽象的概念,這些都是我們創造出來的,情緒也是一樣。 你以為自己在「感受現實」,但其實你只是在「詮釋現實」。 如果我們是有選擇的,我想用科學的角度去探索,人類思考與運作的方式並用不同的視角去觀看這個世界。 這篇文章是一句 How Emotions are Made 這本書所做出的讀書心得,繫好你的安全帶,讓我帶領你往下探索吧 「情緒」是都市傳說嗎? 你以為難過、憤怒、焦慮、快樂真實的你嗎?  其實,它們只是都市傳說 李崇建老師曾在演講中問道:「你允許自己難過嗎?你怎麼看待這樣的自己?」 對方流著淚,啜泣著說:「我不知道,我做不到,我很難過……」 當你閱讀這段對話時,你有什麼感受?你是不是也產生了一種共鳴,想起自己曾經不被理解、不被關心的時刻? 但這種情緒,真的來自這段話嗎?還是來自你的過去? 事實上,我們的情緒,就像看到一張模糊的照片時,大腦會自動補上細節一樣。當我們感受到難過時,並不是因為當下的事件,而是因為我們的大腦自動從過去經驗中提取「難過」的記憶,套用到現在的情境中。 情緒並不來自現實,而是來自你的大腦如何解讀現實。 當你看到模糊的照片,你的大腦會根據過去的經驗來填補細節;情緒的運作方式也是如此。 你以為情緒是流動的,自然而然從身體湧出的。但真相是,你才是這條河流的源頭,你的情緒來自你過去的記憶。 情緒,不是真實存在的,而是我們建構出來的故事。 預言家相信自己說的話會成真 我們是未受訓練的預言家,日復一日,渾然不覺的自我預言。…

脆弱是一種勇氣

你是否常常感受到自己壓力很大並焦慮很多事情? 事情很多不知道要先做哪一個? 又或著全部都想做? 你是否感受到自己脆弱的一面? 事情同時在發生的時候,我們卻不自覺地想控制,使我們陷入有壓力、超出負載、焦慮、害怕與脆弱的情緒。 然而從小到大,我們被教導的確都是理性安慰,像是: 在聽完這些安慰後,我們反而覺得更不被尊重與安慰,好像是在告訴我,這些情緒自己會過去,不須裡他,一切都會好轉。 這讓我想到Bejiman Franklin所說的 If you would persuade, appeal to interest and not to reason. 如果你想要說服時,訴說利益而非理由 那我們應該怎麼做才可以有利益的對待自己呢? 情緒影子是我們的利益 如果說服自己最好方式是利益的話, 那我們就必須了解這些情緒,對我們來說有甚麼利益。 在開始訴說利益之前,我們有義務了解自己的認知偏誤。 很顯然的,這些情緒好像從小都被貼上了「 負面的標籤」,我們認為他無益且不應該擁有負面情緒。同時,我們會一直想要逃避面對這些情緒,因為他帶來痛苦,我們被這些二元思維引導,只有好或不好的方式,來看待生活。 這些情緒好像自己的影子,當太陽出現在面前的時候,情緒影子出現在你的身後,而你從來不曾有感覺。 當你轉過身去面對影子時,他卻顯得無比的大。我想說的是,你無法脫離他,他時時刻刻跟著你,只要有光的地方就會有影子。 所以,我們應該如何與自己的影子相處呢? 首先,理解每個情緒背後的所發生的原因,並重新定義情緒。當我們覺得身邊事情很多時,比較常遇到的情緒,來自《Atlas of the heart》 Stress/壓力 We feel stressed w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