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Productivity

深度遺忘《Getting Things Done》心得筆記

或許你已經聽過《Getting Things Done》這本書,但它究竟在傳遞什麼樣的理念呢? 如果你每天都感覺事情繁忙得喘不過氣,這本書或許能幫助你建立一個更有系統的生活。以下是我從GTD中學到的三大重點,與你分享。 如果說《Deep Work》是心態的篇章,那GTD應該是系統的篇,它教會我如何以系統化的方式整理手邊的代辦事項。 認真生活就像是一門學派的武功,你必須先蹲好馬步,然後再發展成自己的方式 。 這些心法我也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在Deep Work中學到的「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專注於當下」。 法則1 重點在遺忘,而不是記住 如果說本書的核心重點 只選一個那就是 : 在於遺忘,而不是記住。 唯有讓自己遺忘手邊的事務,你才可以專心地活在當下。 因為我們大腦會不自覺的各式各樣的計畫 像是: 晚上跟同事約吃飯、早上11點要跟老闆開會、晚上要帶狗去散步、下班後想追個劇看個電視、想找個時間去剪頭髮…等等的事項 我們腦中隨時充滿著各式各樣的事情等著我們去做。 但是你要怎麼樣才可以在這中間選擇出真正重要的事情呢? 釐清,你需要的是一個掌控的人生 我們做每件事情都有以為的目的,但是往往我們自己設定的目標並不是我們最終想要的。 當初我讀這本書的目的是想要提高生產效率。但在我邊讀的過程中,我發現其實我需要的不是效率,而是對生活的掌控。 你不能說當初你的目標有改變,或許是說,它讓你也同時進化並意識自己的頂層目標是甚麼 提高效率是我的中層目標,而頂層就是獲得自己對生活的掌控。 那麼底層目標是,使用GTD的系統來幫你整理你所需要做的事情。 所以,GTD系統重點是在於遺忘而非記住。 法則2 建立系統,而非依賴大腦 GTD方法,簡單來說就是把腦中所有的想到的事情紀錄,然後再分門別類,分成要做的跟不要做的再來區分哪些是要等待的 ,哪些是自己該做的。 這樣一來在看系統時你會專注在這些重要的情上 GTD的系統就是四大步驟 , 紀錄:你腦中所有的事情 紀錄的重點只有一個,把事情從腦中拿出來。 再想到甚麼要做的時候加以記錄 ,…

Deep Work 《深度工作力 》: 想都沒想過的6大法則,使你獲得更好的生活 How does Focus build a better life ?

在上週讀完了Cal Newport的深度工作力,讓我又對 “專注生活” 更深深的著迷,首先這書名是 《深度工作力 》在剛開始看到時,並不是特別有吸引力,可能單純地聯想到更努力工作? 沒想到可差地遠了。  這絕對是影響我人生最大的其中一本書之一,如果要推薦絕對是5顆星星(滿分五顆) 甚至我認為應該要被重新命名,叫做:想要成功:專注是唯一 除了書上的知識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他更是一本更靠近成功的方法。 作著Cal Newport 是麻省理工的博士並經營自己的網站:Study Hacks: Decoding Patterns of Success 巴菲特說如果人生只有一台車子的話,他會使用手冊五遍,專注力即是認真讀使用手冊五遍的態度, 其中你一定要學會的是,把深度工作法當作是人生的指標並每日應用在自己的目標上。 除了深度工作力,Newport也說了一個相反的比喻,淺薄工作,其差異如下: 深度工作: 需要非常專注,程度如走在鋼絲上, 淺薄工作: 例行公事: 像是看email,回訊息,事情走向取決於他人訊息反饋。 Newport說世界上最成功人士,像是榮格,梭羅,比爾蓋茲,賈伯斯都是深度工作的實踐著。而唯有專注的工作才是通往成功的方式 我將會分享書本上的6大實用法則分享給你,讓你可以再人生的道路上可以更知道你想要甚麼,並每天進步一點點。 1. 值100萬的法則:你的世界就是你專注的結果 如果說為什麼你會需要專注力,因為他跟健康一樣重要, 沒有健康,其餘免談,你沒辦法享受自己的人生 沒有專注力,成功免談,你可能只是虛度光陰。 查理盟格說: 我的成功不是智力,而是靠專注 我認為,你光是知道專注的重要性,光是這一點就值得個100萬了。因為他會幫你賺入下個人生的財富 既然你知道需要專注,那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要如何操作? 但我認為在開始之前,你先需要理解原理。 雖然很多事情我們不用真的懂也可以運作,但是知道原理會強化你人生的為什麼,也就是增強你的願景 ,讓你有更明確的目標,並更懂得專注。…

想知道如何有效進步嗎? 但又落入明天再說嗎? 不如改變心理因素學習: 指數與對數成長

我們都想要在某個領域進步,不管目標是、減肥、增肌、學習英文、作息、運動習慣等等,但是我們都期望今天做明天就會有成果,我們樂見成果大於過程,所以,我們想像這些未來學習過程時,傾向直線性的成長。但知名紐約客,Scott Young在他的文章提到,學習過程在大部分領域並不是直線性的。 對數型成長曲線: Actively Changing Strategy 對數型成長指的是一開始你進步得很快,但是後期進步相對變得比較慢; 對數型活動中需要一種心態。在一開始快速成長的時候,讓自己養成心的習慣是首要任務,你必須依有紀律的執行,以避免打斷自己的習慣。相反的。在後期,你必須打破自己的習慣,並找出新的習慣,讓自己從好變得更好! 舉例 假設你期望減重,一開始是120 KG要減中到115KG相對簡單,但是你要從50到減到45KG難度是非常困難的,這也是為什麼大家常常減肥不成功的原因,因為所要付出的習慣代價太大了。你可能必須非常克制自己的飲食,這也就是減肥這個領域的成長曲線  跑步上的進步也是,你目標是3KM 10分鐘的目標,從跑20分進步到15分鐘相對簡單;15分鐘到10分鐘的進步每一分鐘都是非常困難的, 不信你去問問看跑百米的選手每個人都希望10秒以內要在往下家每一妙是多麼超乎人性。因為有個人體的極限在,就像下圖所示, 我稱為對數形成長曲線是:Actively Changing Strategy意思是 主動是改變 因為在後期你需要不斷的調整才有辦法持續性的進步, 指數型成長曲線: Sit your ass waiting strategy 另外一個有名的領域是指數型成長。指數型成長指的是一開始你進步很慢,但是後期倍數成長。其中最出門的是投資上複利的概念。 愛因斯坦的這句話不知道被引應過多少次了,「複利是世界上第八大奇蹟!」 在複利的領域裡,你必須無數次的重覆投資從每個月到每年,這時你根本看不到任何成長,但是,大約經過10,000個小時的磨練後,突然你開始你的獲利變倍數成長。 這也就是蒙格常說的: Sit your ass waiting strategy 很多人再在一開始就會放棄指數型的領域。因為他所需要的人格特質與我們大部分的相反。 在心態上 你需要像鐵了心的紀律對抗自我感覺量好跟想要放鬆衝動,並建立好短期成長完全不存在的心態。但是到了倍數階段,當大家在誇你的時候你必須對抗自我滿足,並謙虛的分享你的成功心法。 這不就是巴菲特跟蒙格在做的事情嘛! 即使已經非常富有,但是還是無私地分享自己是如何做到的 指數型最大的風險是中途退出,而你的恆毅力是讓你做好最困難的準備。做好心理準備長期奮戰,才是S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