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提問是一束光,點亮人生:6堂讓對話發光的魔法課
在過年前天氣晴朗的午後,我和朋友各自待在辦公室的另一端,辦公室吵雜的聲音此起彼落,加速者我們思考未來。 叮咚的一聲,訊息那頭傳過來 「我在考慮要不要出國念書。」 雖然透過文字,我感受的他的聲音有些猶豫與不安,像是站在十字路口的人,等待被指引。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想去就去啊,為什麼不?有什麼想做的事就去做。事後回想, 我感受到自己的回答像個路人,告訴的對方往前就會到了,卻也從未讓對方真正的表達。我們的對話戛然而止,只剩鍵盤申在耳邊迴響。 一段看似簡單的對話,我意識到《精準提問》遠比給急者答案來的更加重要 。就像 《我可能錯了》裡面的住持阿姜賈亞薩羅持一樣 「下次你感到不知如何提問前,先屏住呼吸,告訴自己:『我可能錯了。』」 精準提問就像這句 『我可能錯了 』的魔法箴言一樣, 當你不帶著批判的眼光並用好奇的態度做提問,就像一束光,劃開迷霧,照亮對方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 。 而這束光 正是《精準提問》帶給我的啟發。洪震宇老師在書中寫道: 主控故事的不是聲音,而是耳多 洪震宇老師的《精準提問》就像一位住持大師 手持一盞明燈,在迷霧中為我們指引方向,他輕輕一點,變能劃開混沌,點出核心問提。書本上一步一步的點醒迷途的弟子。 因此,我想分享六堂魔法箴言,幫助你在提問的路上,像光一樣劃開迷霧,找到真正的答案。 1. 原子習慣: 身分認同的聆聽是第一堂課 精準提問的第一堂必修課是身分認同的聆聽。好的聆聽需要專注聽對方說話,聽完後會感受到理解對方,並產生正向的好奇連結 。 身分的認同是把自己定義成傾聽者而非解決者 既然認真聆聽是最重要的一堂課,但在生活上大家卻不願意認真呢? 經過幾年當業務經驗與反思 ,我發現這與慣性有關,那就是: 我們只想解決問題,而不是關心對方。 我們在工作上的時候常常會因為壓力 ,事情又多的時候 我們只想快點把工作做完 所以你有聽懂嗎 ? 你應該樣做 怎麼會這樣處理 ? 你怎麼沒有想到,…